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江西省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条例(废止)

时间:2024-06-28 13:25: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2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西省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条例(废止)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条例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12月20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采矿范围
第三章 审批与发证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破坏。
矿产资源不得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
第四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领取采矿许可证,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国家保护合法的采矿权不受侵犯。
采矿权不得买卖、出租,不得用作抵押,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赔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包括地区行政公署,下同)对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地质矿产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做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矿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保护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的合法权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协助同级地矿行政部门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采矿范围
第八条 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可以开采下列矿产资源:
(一)不适宜国家建设大、中型矿山的矿床及矿点;
(二)经国有矿山企业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在其矿区范围内划出的边缘零星矿产;
(三)矿山闭坑后,经国有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确认可以安全开采并不会引起严重环境后果的非保安残留矿体(柱);
(四)国家规划可以由集体矿山企业和私营矿山企业开采的其他矿产资源。
开采前款第(二)项所列矿产资源时,必须与国有矿山企业签订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矿山安全协议。
第九条 个体采矿者可以开采下列矿产资源:
(一)零星分散的小矿体或者矿点,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
第十条 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开采下列矿产资源,必须由矿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逐级上报,并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一)国家规划矿区以及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
(二)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三)《矿产资源法》第十七条规定范围内的矿产资源。
第十一条 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开采下列矿产资源,必须经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
(一)已领取勘查许可证,正在勘查的矿区;
(二)已闭坑的、临时的保安矿柱和废弃的矿井;
(三)省规划矿区。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开采矿产资源:
(一)地质情况复杂,又没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的;
(二)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又没有相应的防治措施的。

第三章 审批与发证
第十三条 申请开办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从事个体采矿(从事个体开采砂、石、粘土矿产的除外)的,应当先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按本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批准,方能到该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地矿行政部门办理采矿登记手
续,领取采矿许可证。
矿区范围在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以下简称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由当地县审批机关审批;矿区范围跨县的,由当地地区行政公署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地、市)审批机关审批;矿区范围跨地、市的,由省审批机关审批。
按照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在县办国有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由矿山所在地的县审批机关审批;在地、市办国有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由矿山所在地的地、市审批机关审批;在中央或者省属国有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由省审批机关审批。
在报送审批机关审批前,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需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应当由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四条 从事个体开采砂、石、粘土矿产的,经矿区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由县级人民政府地矿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发给采矿许可证。
第十五条 审批机关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开办条件进行审批。审批前应当将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矿山开采方案及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四款规定的审查意见送地矿行政部门复核,地矿行政部门应当在1个月内签署复核意见。


地矿行政部门的复核意见应当作为审批矿山建设的主要依据。
第十六条 审批机关批准后,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办矿批准文件;
(二)采矿申请登记表;
(三)经过批准无争议的矿区范围和开采范围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0-1/10000);
(四)与矿山规模相适应的矿产勘查资料;
(五)经审查批准的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矿山开采方案。
对开采砂、石、粘土矿产的,前款(四)、(五)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可以从简。
第十七条 审批机关批准后,个体采矿者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办矿批准文件;
(二)采矿申请登记表;
(三)经过批准无争议的矿区范围和开采范围图;
(四)简要的矿产勘查资料;
(五)简要的开采方案。
第十八条 省外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到本省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持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证明,按本条例的规定办理采矿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
第十九条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由省地矿行政部门根据矿产资源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
需延长开采时间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向采矿登记发证机关办理延续开采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 已领取采矿许可证的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凭采矿许可证向当地土地、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领取采矿许可证1年内未开工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一条 已领取采矿许可证的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凭批准文件到原采矿登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换领采矿许可证:
(一)变更开采范围或者矿区范围;
(二)变更主要开采矿种或者开采方式;
(三)变更企业性质或者名称;
(四)变更采矿权人或者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二条 采矿许可证和采矿申请登记表由省人民政府地矿行政部门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或者伪造。
领取采矿许可证的收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必须按照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开采范围采矿。
第二十四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森林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发现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或者经济价值的罕见地质现象、古生物化石以及文化古迹,应当加以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 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应当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禁止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
第二十六条 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产,应当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对暂时不能综合开采或者必须同时采出而暂时还不能综合利用的矿产以及含有有用组份的尾矿,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失破坏。
第二十七条 凡需在井下作业的,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必须定期测绘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采取安全生产的保护措施。
因采矿给国家财产和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地矿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并实行年度检查制度。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应当接受地矿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有关资料文件。
第二十九条 矿山闭坑应当在开采活动终止前3个月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原批准办矿机关提出关闭矿山申请,办理批准手续,并在闭坑后3个月内,凭批准闭坑的地质报告和关闭矿山报告,向原采矿登记管理机关提交闭坑的矿山工程示意图,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手续。


第三十条 收购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出售的矿产品的,收购单位和个人应当要求出售者出示采矿许可证;无采矿许可证的,收购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
国务院规定由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购;开采者不得向非指定单位销售。
第三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集体矿山企业、私营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的监督和管理,制止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破坏性开采和其他危害矿山安全的违法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矿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以处罚:
(一)未领取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责令停止开采,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拒不停止开采的,没收采出的矿产品、违法所得和生产基建设备,并处以违法所得20%至50%的罚款。
(二)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或者买卖、出租采矿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对卖方、出租方、出让方处以违法所得50%至1倍的罚款,其中买卖、出租采矿权的,并处吊销采矿许可证。
(三)用采矿权作抵押的,吊销采矿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2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
(四)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责令退回到原矿区范围内开采,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拒不退回到原矿区范围内开采的,吊销采矿许可证,并处以违法所得10%至30%的罚款。
(五)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责令其停止开采,限期改进开采方法;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责令赔偿损失,并处以相当于矿产资源损失价值20%至50%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延续登记或者闭坑手续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1000元至3000元的罚款。
(七)擅自印制或者伪造采矿许可证和采矿申请登记表的,没收擅自印制或者伪造的采矿许可证和采矿申请登记表及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
按前款(二)、(三)、(四)、(五)项规定给予吊销采矿许可证处罚的,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地矿行政部门没收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20%至50%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法收购、销售国家统一收购和销售的矿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0%至1倍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罚没处罚必须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批准不符合办矿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办矿的;
(二)对未经依法批准的矿山企业或者个人颁发采矿许可证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地矿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1986年9月29日江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江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的《江西省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5年12月20日

关于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有关事宜的通知

食药监办[2007]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工作,统一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格式,经研究,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按照《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国药监械〔2001〕288号)、《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国药监械〔2002〕472号)、《外科植入物生产实施细则》(国药监械〔2002〕473号)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局令第22号)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考核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保存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材料,并向被考核生产企业出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样式见附件)。

  二、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国药监械[2007]239号)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考核的,考核单位应保存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材料,并向被考核生产企业出具《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和《体外诊断试剂研制情况核查报告表》(需进行研制情况核查时)。

  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申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时,应按规定提交上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或《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和《体外诊断试剂研制情况核查报告表》,作为相应类型的质量体系考核证明文件。必要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调阅其他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资料。

  四、本规定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规定与本通知内容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样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附件:
编号: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样式)

生产企业:
产品名称:
生产地址: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
□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
□ 《外科植入物生产实施细则》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
对该企业生产的上述产品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考核结论为:
□ 通过考核 □ 整改后复核 □ 未通过考核

附件: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基本情况

XX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基本情况
编号:
企业名称
许可证号
注册地址
生产地址
考核品种 注:填写考核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和注册证号(如有)
考核依据
考核时间
考核结论 注:填写企业基本情况、考核基本情况和考核评定结果
主要不合格内容
考核单位 XX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盖章)年 月 日

关于印发市内六区土地平衡项目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


津政发〔2008〕23号


关于印发市内六区土地平衡项目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内六区人民政府,有关委、局:
  现将《市内六区土地平衡项目试点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
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三月五日


      市内六区土地平衡项目试点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土地资源效能,加快城市建设,实现资金平
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内六区经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每区一个土地平衡项
目和市区散片危陋平房拆迁地块,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平衡,是指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委
托实施土地整理,通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收回土地整
理费用,按规定分配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实现资金平衡。
  第四条 和平、河东、河西、河北、南开、红桥区人民政府
及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委、市财政局等部门,按照各
自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内六区人民政府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土地征收、
房屋拆迁安置等工作,并可设立一个国有公司,作为市场化运作
平台,具体实施相关工作。公司可按实际投入的0.8%提取管理费,
作为日常运营经费。
  第六条 实施土地平衡项目,市内六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区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依据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
划和有关技术规定,提出《土地平衡项目申报书》,分别报市国
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委进行审核。
  《土地平衡项目申报书》应包括用地位置、四至范围、规划
策划、建设内容、开发强度、市政基础设施、平衡方式、经济测
算及实施计划等内容。对不能自求平衡的项目地块与其他地块进
行综合平衡。
  第七条 市国土房管局会同市规划局、市建委对《土地平衡
项目申报书》进行联合审核,提出意见反馈市内六区人民政府。
  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审核项目的开发强度、经济测算、平衡方
式、实施计划。
  市规划局负责审核项目位置、四至范围、规划策划、建设内
容。
  市建委负责审核市政基础设施实施方案。
  第八条 市内六区人民政府根据反馈意见编制《土地平衡项
目实施方案》,由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委联合审查后,
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 《土地平衡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用地位置、四
至范围;现状土地面积、土地所有(使用)权人情况、地上房屋
情况;规划性质、规划指标;土地预期出让价格、土地整理成本、
政府收益等经济测算情况;土地平衡方式、土地出让、市政基础
设施实施方案、开竣工及投入运营的时间等。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审批《土地平衡项目实施方案》,并下
达批复,明确政府收益分成政策,方案一经批准各有关部门及市
内六区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平衡项目实施方案》和
纳入散片危陋平房拆迁计划的地块,市国土房管局列入土地整理
计划,市土地整理中心向市内六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国有公司出具
土地整理委托书。
  土地平衡项目由市规划局提出项目的规划条件,并将其纳入
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市内六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国有公司向市规划
局申请办理规划条件审批手续;市建委将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内容列入年度实施计划。
  第十二条 市内六区人民政府根据土地整理计划及土地整理
委托书、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文件,实施集体土地
征收、房屋拆迁安置,对需要拆迁的地上物按规定办理土地、房
屋产权注销登记手续,并做好征地拆迁的稳定工作。
  第十三条 区政府负责地块土地整理成本的核算,市土地整
理中心根据本市土地出让成本核算办法及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要
求进行审核。
  第十四条 土地平衡项目和市区散片危陋平房拆迁地块整理
完毕后,市土地整理中心统一委托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公开出让。
  第十五条 根据土地平衡项目招商引资需求,可采取综合评
标与拍卖、挂牌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公开出让;也可由区政府对
拆迁补偿费、土地交付时限等事项进行约定,按现状条件公开出
让,区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将达到净地条件的土地交付给受让方使
用。
  第十六条 土地出让后,受让方与市国土房管局签订出让合
同,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土地整理成本返还给各区土地整理
实施单位。
  第十七条 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由市财政局根据有关规定扣
除后,按市、区两级财政各50%的比例分配,按照有关规定使用;
散片危陋平房拆迁地块,土地收益全部返还区财政,用于困难家
庭的拆迁补偿和安置。
  第十八条 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委依据职责对市
内六区人民政府负责试点工作的部门、人员进行政策培训和业务
指导,加强服务,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第十九条 纳入试点的土地平衡项目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市
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建委负责推动、检查、监督各项工作
落实,市政府督查室定期报告进展情况。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