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上海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

时间:2024-06-27 23:09:5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6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

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罚没财物管理办法
上海市政府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罚没财物的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罚设财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机构(以下统称“执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违章者实施处罚收缴的罚款、没收的非法所得和财物,以及依法追回后应予没收或者上缴的赃款、赃物。
第三条 罚没项目的设置应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在本市范围内,除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外,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设置罚没项目。
第四条 执法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违法、违章当事人执行罚没时,必须开具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
第五条 执法机关因特殊情况需要另行设计罚没财物收据的,应报市财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后,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并加盖罚没财物收据监制章。
第六条 执法机关对罚没的财物,应设立专项帐册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和健全罚没财物交接、登记、保管、清仓以及定期结算和对帐制度。
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罚没财物收据的管理,建立、健全本单位罚没财物收据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领用、缴销手续。
第七条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用、调换、私分或者擅自压价处理罚没财物。
第八条 执法机关对罚没财物应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金银(不包括经文物管理部门鉴定,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出土金银),由金银管理部门予以收购;
(二)外币、外汇兑换券、外币有价证券,由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予以兑换;
(三)国库券、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由金融机构或者证券经营机构予以兑现;
(四)古玩、文物,经文物管理部门鉴定后,属于应由国家收藏的,交有关部门收藏;无收藏价值的,由文物管理部门指定的经营机构拍卖或者收购;
(五)珠宝、首饰,经有关部门估价,由指定的经营机构拍卖或者收购;
(六)烟、酒等专卖商品,经烟、酒专卖部门鉴定后,有利用价值的,由指定的经营机构拍卖或者收购;无利用价值的,一律销毁;
(七)粮、油商品和鲜活商品,由所在地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或者集贸市场出售或者拍卖;
(八)药品、药材、麻醉品,经医药管理部门鉴定后,有利用价值的,由指定的经营机构予以收购;无利用价值的,一律销毁;
(九)武器弹药、易燃易爆物品、毒品及其他违禁物品,由公安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十)法律、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野生动物,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十一)假冒伪劣商品,经鉴定有利用价值的,由有关部门收购;无利用价值的,一律销毁;
(十二)上述各项以外的罚没财物,均应由指定的经营机构拍卖或者收购。
第九条 对尚未结案而暂时扣缴的不易保存的物品,执法机关可先送经营机构拍卖或者收购,变价款暂予保存,待结案时一并处理。
第十条 执法机关的罚没收入,一律按规定全部、及时上缴财政,禁止任何形式的提留和分成。
各级财政部门和执法机关不得对执行罚没的单位和人员下达罚没收入指标。
第十一条 经复议、复审后应予纠正的案件,其原被错误罚没的财物,应予退还。原物未处理的,退还原物;原物已作变价处理的,则以变价款退还;已上缴国库的,向财政部门申请办理退库手续。
第十二条 执法机关所需的办案费用补助,由执法机关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办案费用补助开支范围,按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罚没财物及其收入的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罚没财物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 执法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设置罚没项目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明令取消,其非法所得经审计部门查实后,由财政部门予以收缴。
第十六条 执法机关或者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将罚没收入提留、分成或者拒绝、拖延上缴的,以及不按规定开支办案费用补助的,财政、审计部门应按违反财政法规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监察部门和执法机关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行政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1994年1月16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东风汽车公司等企业违规调整车辆质量参数及处理的通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急 发改办产业[2005]120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东风汽车公司等企业违规调整车辆质量参数及处理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
  按照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工商总局、法制办联合制定的《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我委发布了《公告》(2004年第31号),对在用“大吨小标”载货汽车质量参数更改工作进行了安排,明确了更正质量参数的有关规定。多数生产企业按照要求,对“大吨小标”载货汽车的质量参数进行了更正,恢复原车辆设计的质量参数。但是,也有少数企业不重视恢复“大吨小标”车辆质量参数工作,未将车辆的质量参数恢复到原设计参数,而是无原则的迎合部分用户不合理的要求,将部分车型的质量参数调大,成为“小吨大标”车辆,东风汽车公司将89个车型的质量参数大标,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88个车型的质量参数大标,对此情况众多用户反映十分强烈,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为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进一步规范生产企业的行为,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4年第31号)、原国家经贸委《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产业[2001]47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经贸产业[2002]768号)的规定,对东风汽车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违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并作出如下处理决定:撤销上述两企业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中的所有违规车型;在2005年一季度内两企业申报的载货类汽车新产品实施公示2个月,经公示确认没有违规情况的产品才能列入《公告》;上述两公司内部要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各地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要以此为鉴,加强对本地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管理力度,整顿和规范汽车市场秩序;车辆生产企业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和完善工作程序,按照国家安全、环保、节能等标准和规定设计、生产车辆,规范销售行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关于查处假劣药品案件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


关于查处假劣药品案件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了更好地协调各地对假劣药品案件的查处工作,确保依法高效、准确地打击制售假
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加大对各地查处假劣药品案件协调和督办力
度。现就查处假劣药品案件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求各地今后凡发生假劣生物制品案件、假劣急救药品案件,案值超过200万元
以上的假药案件和发生假劣药品致人中毒、致伤(残)的案件以及跨省(区、市)的制售假劣
药品案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必须及时填报“假劣药品案件报告表”(见
附件)传真速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假劣药品案件报告表”可自行复印使用)。

二、各地发生的跨省(区、市)的假劣药品案件,相关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之间
必须及时进行沟通、互通情况,需要其他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协查的,被要求
进行协查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协查,并及时将协查结果告知要
求协查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对跨省(区、市)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相关省(区、市)药品
监督管理局之间的协查配合情况及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督办。

三、各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假劣药品案件时,要从对整个社会负责的高度出发,
在核查假劣药品案件中,要同时注意查清假劣药品非法包装、说明书、广告等印刷的情况,
并及时将非法进行印刷的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假劣药品案件结案时,
同时将非法印刷的查处情况一并进行总结上报。

特此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附件:

假劣药品案件报告表
─────────

┌──────┬──────────────────────────────┐
│案件发生时间│ │
├──────┼──────────────────────────────┤
│案件发生地点│ │
├──────┼──────────────────────────────┤
│假劣药品名称│ │
├──────┴──┬───────────────────────────┤
│假劣药品制售者名称│ │
├─────────┼───────────────────────────┤
│假劣药品制售者地址│ │
├─────────┴───────────────────────────┤
│假劣药品制售涉及外省(区、市)情况: │
│ │
│ │
├─────────────────────────────────────┤
│基本案情及后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报部门及上报时间: │
│ │
│ │
│ 年 月 日(印章)│
├─────────────────────────────────────┤
│备注: │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